在科技迅速發展的時代,網絡已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,隨著人們生活、學習對網絡的依賴,如何使信息技術與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深度融合?
銀川市二十一小教育集團興慶區北苑分校即興慶區第五小學,以信息化助力民族團結教育校本化實施作為破解之策。
“種團結幸福花,育祖國有用之才。在‘雙減’的大背景下,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統領學校德育工作,使學校德育工作有目標、有深度、有靈魂。”6月7日,學校黨支部書記、校長李萍介紹,為了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,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,營造“中華民族一家親 同心共筑中國夢”的校園文化氛圍,學校創新教學育人工作,以信息技術與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實踐深度融合為核心,打造“石榴籽課堂”,讓學生喜聞樂見的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素材走進課本,成為國家課程內容的有效補充。
教學實施中如何克服“石榴籽課堂”學習周期長,學習易回生的教學難點?
興慶區第五小學通過微課推送等方式,有效提升社團活動課的教學實效。
京劇社團創編曲目《京劇大聯歡》《戲曲娃娃樂》《快樂少年唱大戲》《京劇俏妞妞》《京韻五小》等,在參加多次公演后,以美篇、微信公眾號等方式廣為宣傳,借助信息技術平臺的宣傳功能與影響力,吸引了來自全區各界人士的觀摩。
學校還在“融”字上下繡花功夫。執教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8課《各具特色的民居》時,教師李勝榮通過學科整合,讓學生從不同學科的角度,了解各民族不同風格的民居建筑,品味民族文化,傳承民族精神。
石榴花開相映紅。興慶區第五小學在“信息化助力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校本化實施”中,傳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,教育教學水平躍上新臺階,獲得了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示范單位等榮譽,“熔爐”效應不斷放大。
“我們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理念統領,從‘團結樹’的品質中提煉民族心、民族魂作為學校立德樹人的目標,把家國情懷滲透到學校每個角落,讓民族團結進步之花馨香四溢在校園的每個角落。”中衛市第九小學黨支部書記、校長雍生鵬表示,學校打造“潤”文化品牌,全面推進“九彩追夢 共筑未來”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“93596”育苗工程,齊心共育“石榴籽”,綻放“團結花”,切實增進廣大青少年對偉大祖國、中華民族、中華文化、中國共產黨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“五個認同”。
一直以來,中衛市第九小學把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擺上重要位置,開設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啟蒙課程、常識課程,不斷豐富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資源;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納入各個學科,推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進教材、進課堂、進頭腦。在學校教育過程中,針對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特點,采取演講比賽、主題作文、主題班會等多種形式學習宣傳民族團結知識;依托“互聯網+教育”項目,建設電子書屋、實施云教育,發揮校園文化全方位育人功效。學校先后榮獲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學校等榮譽稱號。(記者 馬 越 高 菲 陳 郁)